钢结构计算有哪些问题要避免?湖北全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为大家总结下面几点:
1.结构两个方向刚度相差不宜过大
①需注意控制两个主轴方向的振动周期的比值,一般可按周期比不小于0.8控制。
②位移比超限未计算双向地震,不规则,特别不规则,严重不规则:位移比大于1.2为扭转为不规则,应计算双向地震。
③考虑扭转耦联、按照双向地震计算时位移比不应超过1.5。如超过1.5,应重新调整结构布置。
2.扭转位移比
是在刚性楼板的假设下计算,配筋计算应考虑实际刚度情况
3.长宽比控制
进行结构计算时,各系数应合理取值。
①周期折减系数应根据不同的结构体系、填充墙品种(考虑到有可能变化)和填充墙数量综合确定,不应为了配筋方便不顾实际情况少折减或不折减。高规第3.3.17条:填充墙为砖墙时,框架结构可取0.6~0.7,框剪结构0.7~0.8,剪力墙结构0.9~1.0(应注意短肢剪力墙结构)
②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应保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连梁不致开裂。必要时应进行二次计算,以避免正常使用情况下连梁开裂。
4.某些构件不宜进行折减
计算机计算时,软件对所有构件的扭矩都按照输入的扭矩折减系数进行了折减。这会使得存在扭矩的折梁或曲梁扭矩也进行了折减,结构存在安全隐患。这些构件扭矩不应进行折减。角窗的连梁(折梁)应充分考虑到结构软件无法完全按照荷载规范第4.1.2条的要求进行折减。对软件折减幅度大的构件,应手算复核。此外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计算主裙楼连为一体的结构的墙、柱与基础时,对于裙房部分,折减时计算层数有误,此种情况应特别注意。
②错层结构或中间有楼层缺失的情况,当计算楼层数与实际相差较大时应另行计算。
③特殊房间荷载折减。
5.层高变化
应注意层高变化较大时(如设备层),结构软弱层的刚度比以及抗剪承载能力的比值符合规范要求.
6.楼层抗剪承载力
楼层抗剪承载力低于上层的80%时,应强制指定薄弱层,并使抗剪承载力比值不小于65%。楼层不能既是薄弱层又是软弱层。
7.应保证计算的振型数
使质量参与系数不小于90%。(钢结构屋盖与空旷结构等复杂结构。高层结构计算振型数不应小于9;考虑扭转藕联时不应小于15;多塔结构不应小于塔数目的9倍。
8.大跨度简支次梁应进行挠度与裂缝验算
特别是跨高比大的梁。要求跨高比不要太大。大跨度楼板计算应综合考虑支座约束情况,协调相邻板厚、标高和支座配筋量。作为支座的梁应大于两倍板厚。
9.混凝土框架筒体结构
混凝土框架筒体结构,应注意提高二道防线的抗震能力,外框的0.2Q0内力调整系数不能自定取较大值2倍,宜按实际比值取用。保证外框承担的剪力不小于底部剪力的20%和计算楼层较大剪力1.5倍的较大值(注意此处不是二者的较小值)。
10.刚度
底框结构,二层与一层刚度比,6、7度都不应大于2.5,8度2.0。都不应小1。底框二层结构,下两层刚度应接近。三层与二层刚度比,6、7都不应大于2.0,8度1.5。但都不应小于1.0。两个方向都应布置剪力墙,好的结果是接近,过大过小都不好。刚度接近,破坏不会集中于一个楼层。主要目的是减少底部的薄弱程度,防止底部结构出现过大的侧移而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但是,若底层的混凝土墙过多,其刚度可能大于上部砖混结构刚度。这样,地震下可能使薄弱层转移至过渡层。而过渡层是砌体结构,其延性不如底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易产生脆性破坏。因此,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过渡层和底层的侧向刚度比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注意逐层检查柱计算长度系数,特别是另一方向只有挑梁的情况,程序经常将悬挑梁当作普通框架梁考虑,而引起错误。